當5月28日世界氣象組織(WMO)發出“2025-2029年全球有80%概率突破歷史高溫極值”的里程碑式預警時,一場與高溫的持久戰已然拉開序幕。這不僅意味著人類將直面有氣象記錄以來嚴峻的五年熱浪周期,更揭示了一個被長期低估的產業——食用冰市場。
氣候危機催生市場新機遇
高溫常態化不再是一個遙遠的科學預測,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。從餐飲冷鏈的保鮮需求,到醫療應急的物理降溫,再到新零售場景下的即時清涼消費,食用冰的應用場景快速拓展。Frost & Sullivan模型測算數據顯示,高溫常態化將推動食用冰市場年復合增長率(CAGR)提升至12.3%,到2028年,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80億美元。
專業性:品質與安全的雙重護城河
在高溫環境下,食用冰的質量與安全性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關鍵因素。作為直接入口的食品,食用冰的生產必須嚴格食品安全標準。從水源選擇開始,需確保水源清潔、無污染且符合飲用水標準。凈化水流程更是至關重要,需借助先進水處理技術去除水中雜質、微生物及有害物質。
在食用冰生產過程中,制冰工藝是核心,直接決定冰塊品質。以制冰機為例,優質制冰機制出的冰需具備硬度高、透明度好、不易碎裂、純凈無雜質的特點。在包裝與儲存環節,同樣需要科學合理的方法:如使用密封性良好的包裝材料,防止冰塊在儲存運輸中被外界污染;控制儲存環境的溫濕度,以延長食用冰保質期并降低細菌滋生風險。只有嚴格把控每一個生產環節,才能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食用冰產品。
在滾滾熱浪之下,食用冰市場這片“藍?!闭炫扔縿?。對于敏銳的投資者、有實力制造商而言,把握住“熱”機遇中的“冷”商機,必將在這一片充滿活力的市場中占據先機,共享“冰”經濟帶來的千億級盛宴。風口已至,您準備好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