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升溫的背景下,混凝土的需求量與日俱增。然而,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會因水化熱反應導致溫度升高,引發裂縫、強度降低等質量問題,尤其在大型水壩、核電站、高層建筑等工程中,溫度控制直接影響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。據統計,因溫度裂縫導致的工程返修率高達15%,每年造成數百億元的經濟損失。而混凝土加冰技術,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“溫度密碼”。
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加入冰(通常以碎冰或片冰),主要目的是降低新拌混凝土的溫度,從而解決由高溫引發的一系列問題。
混凝土加冰降溫系統中片冰耙冰裝置
降低混凝土出機溫度
混凝土溫度過高會導致水泥水化反應加速,水化熱集中釋放,增加內部溫度峰值。
冰在融化時吸收大量熱量(潛熱),每千克冰可吸收約335 kJ的熱量,顯著降低拌合水的溫度,從而控制混凝土整體溫度。
若拌合水初始溫度為30℃,加入冰后水溫可降至5℃以下,混凝土出機溫度可降低5-10℃。
減少溫度裂縫風險
大體積混凝土(如基礎、大壩)因水化熱導致內外溫差過大,易引發溫度裂縫。
通過加冰降低混凝土溫度,可減小內外溫差,降低開裂風險。
提高混凝土耐久性
低溫混凝土可減少早期收縮,提高抗滲性和抗化學侵蝕能力,延長結構壽命。